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華語教學活動] 字詞搜索 Word search

本活動參考 101個教中文的實用妙點子 (李淑珍、蕭惠帆著)

書籍摘錄:
021/尋尋覓覓
1. 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矩陣格子單。
2. 將複習內容單發給學生(也可投影或寫在白板上給學生看)。
3. 學生依 ↑ ↓ ← → ↖ ↗ 的方向,將指定詞組寫入相連的格子內,一格一字。
4. 剩餘的空白格內填入其他字形類似或同一部首的字。
5. 完成後學生互相交換找出詞組。
活動紀錄:
孩子很喜歡,特別是這個活動大人沒有絕對優勢,有些詞沒找出來,孩子樂不可支。下課後還要了兩張紙出題給老師找。透過活動,默默地讓孩子多練習了幾次國字。

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

直接識字法

Source: 永矢弗諼-三語寶寶成長紀實識字一定要直接

原文摘要:
「在教法,我首重『直接識字法』,讀完課文,將課文裡出現的字,亂序閃出,就行了,千萬不要拆字分析,更不要回溯造字原理,識讀時,音形之間的聯結要越直接越好!一卡一字一音可以讓音形的聯結達到,最直接、最迅速的效果。」
  學者提出許多輔助認字的方法,如造字六書、字族比較、形聲字集中辨讀、同部首、同聲符、近似字歸類辨讀,以及圖形與文字放在一起學習等,原作者皆多方嘗試。在使用部件形近字教學時,發現「部件本身既無法提供任何字音的線索,又沒有具體區辨辦法」,如右、左、友、在。使用拆解部件組成故事的方法時,發現情況反而更糟,「我想,這個方法的問題是,我們大人做了過多的解釋,提供越多的解釋,孩子在提取回憶時速度就會越慢,這反而會阻礙字音與字形聯結那種最直接的機制。」

Ruby:
  曾收過兩個回饋,一是在泰北時,一個聰明且功課名列前茅的高中孩子,他說將部件形近字全列出來比對只會讓他更混淆而已,根本沒有幫助。二是於臺灣居住十幾年的菲籍工程師,他表示中文教材中常見的字源教學讓他反感,他只需要知道現在如何使用這個字,而且很多字源跟現在的字也連結不上了。回應原作者對「直接識字法」的想法,我想那些部件形近字的比對或是字源,應該都是已經學會該字之後的延伸,而非初次與該字相遇的方法。

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

Sight words 英文常用字

參考資料:WikipediaJonathan的英語教學網

Sight words是一些常見的英文字,語言教學中建議孩童以圖像式的整字學習(read  on  sight)預先記憶這些字,增進孩子的閱讀能力。

一、Sight words佔初級教材的大部分,學會Sight words可以加速閱讀並降低閱讀難度。
二、Sight words有些字不符合拼音規則,也不易用圖片表達其意,故需另外學習。

Dolch sight wordsthe magic 100 words是目前最多人使用的Sight words列表。

Squishy bags 彩膠習字袋




搜尋關鍵字:Squishy bags
  • 可用來畫圖或習字,亦可訓練手指動作與觸覺。主要提供學齡前幼童在使用紙本習字之前的預備。
  • 填充物可為髮膠、白膠、壓克力顏料、刮鬍泡等,也可以用食用色素加麵粉製作。
  • 優點為容易製作,並可保持環境清潔,夾鏈袋口可另外用膠帶封口以免孩童隨意打開。
  • 使用時用手指、棉花棒或鉛筆尾端橡皮操作。

離婚‧繪本


因見到親近友人為離婚官司所苦,更令人難受的是其中的孩子們,因此研讀數本關於離婚的繪本,做了一些整理。如需引用請來信
離婚,是一個決定,但可能不只是一個決定那麼簡單。



恐龍離婚記──面對父母離婚的最佳指南 (遠流) Dinosaurs divorce: A guide for changing families
文‧圖/蘿瑞‧克拉斯尼‧布朗&馬可‧布朗(美) 譯/王心瑩
  目錄:爸媽為什麼要離婚、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爸媽離婚之後、與爸媽其中一人同住、與爸媽團聚、擁有兩個家、慶祝節日、如何開口跟朋友說?、認識爸媽的新朋友、與繼父或繼母同住、新來的兄弟姊妹、和離婚相關的名詞與解釋
  「如果你的爸爸媽媽要離婚,絕對不是你的錯。」「你可能會希望爸媽再結一次婚,但通常離了婚就很難改變,大多數爸媽都不會再回頭。」「如果爸媽對你講彼此的壞話,你可以不要聽。」「當爸媽叫你幫忙傳話時,你可以請他們自己想辦法。」「你可能會希望自己一夜之間長大成人,不過在你這個年紀,還不需要急著長大。」「有時你可能會故意裝成小嬰兒的樣子,想吸引爸媽的注意。」「有些爸媽會跟聖誕老公公一樣,老是帶你去做一些很炫或是很花錢的事。」「你可能很難在爸媽其中一人面前,對另一個人表達感情。」「兩邊的家可能會訂出不同的規矩。」「爸媽離婚了,這表示有很多節日可能要慶祝兩次,但你也許會覺得自己好像被分成兩半。」「即使爸媽離婚了,很多事都跟以前不一樣,但有一件事絕對不會改變──你的爸媽永遠都會很愛、很愛你!」
Ruby: 將所有與離婚會遇到的情形與因應方式都寫出來,讓孩子有遵循的方向與支持感。

和強尼共度的一天 (大穎) En dag med Johnny
文/波‧R‧洪伯格 圖/艾娃‧艾瑞克森(瑞典) 譯/王妙玉
  提姆在月台上等著爸爸,爸爸住在另一個城市裡,提姆和媽媽才剛搬到新城市。今天,提姆和爸爸強尼要共度這一整天。火車把強尼載來,他們先去書報攤買熱狗,提姆跟老闆娘說:「這是我爸爸」。接著,他們去看卡通片,提姆跟檢票員說: 「我和我爸爸要看這部片」。電影結束後,他們去吃披薩,店員認識提姆:「嗨,是你呀!」提姆跟店員說:「對啊,還有我老爸強尼」,吃完後,提姆大喊:「我爸爸要付賬囉!」天漸漸黑了,提姆知道爸爸很快就要離開,他不想知道現在幾點了,他不希望火車太早把爸爸載走。他們又去了圖書館,提姆借了一本書,他向圖書館員說:「只有我要借唷,爸爸沒有。」然後他們一起去咖啡館度過最後的時光。
  提姆跟爸爸手牽手到了火車站,爸爸把提姆抱上車,大聲地對著車箱裡的人說:「這是提姆。他是我兒子。我最棒的兒子。他叫做提姆。」火車快開了,爸爸把提姆抱下車,又匆匆上車。火車開了,爸爸揮揮手,提姆也揮揮手。火車愈來愈遠,提姆的手還沒放下,他向路過的人說:「我剛剛跟爸爸說再見,他叫做強尼。」火車已經走遠,但是鐵路還在那裡,有一天,火車會再回來,載著強尼。
Ruby: 父母分居,小男孩跟媽媽生活,孩子很期待與珍惜跟爸爸相處的那一整天,很不得讓所有人知道那是他爸爸。

我有兩個家 (小魯) I have two homes
文/瑪莉安‧德‧史梅特(比利時) 圖/妮可‧塔斯瑪(荷蘭) 譯/鄭如瑤
  「我是妮娜,我有兩個家,爸爸住一個家,媽媽住一個家,我住在兩個家,有時候和媽媽住,有時候和爸爸住。」從前我只有一個家,爸爸媽媽非常相愛,後來爸爸讓媽媽生氣,他們越吵越兇。「一天,爸爸和媽媽都覺得一個家太小了,所以他們需要兩個家,一個家給爸爸住,一個家給媽媽住,兩個家給我住。」現在每個人都變得很奇怪,我把家裡弄得一團亂,媽媽和外公都沒有生氣;我把毯子丟到爸爸頭上讓他當鬼,他也只是嗚嗚地哭。我和爸爸在一起時,我想媽媽;我和媽媽在一起時,我想爸爸;每天我們都會在電話上親一下。我慶祝兩次生日,但我第一次游泳時,爸爸媽媽都來了。「爸爸和媽媽不再相愛了,不過,他們還是非常愛我。」「我是妮娜,我有兩個家,雖然很奇怪,但其實也滿好的!」
Ruby: 幸福家庭,之後父母吵架分居。用小孩的語言「一個家太小了,所以他們需要兩個家」陳述分居,感覺比較緩和。孩子用特殊行為想吸引大人的注意。刻畫與爸爸媽媽分別會做的事,分別與爸爸媽媽相處美好的片段。爸媽都很愛他,也在重要時刻一起出現。孩子最後明白父母對他的愛,也接受兩個家的事實。語句通順有韻味,讀起來很舒服,畫風也很溫暖。(中英文版本相差甚遠)

保羅的超級計劃 (格林) Paul trennt sich(保羅分離)
文‧圖/巴茲塞特(德) 譯/洪翠娥
  保羅的爸媽吵架了,爸爸一氣之下轉身就走,媽媽一直哭。「現在保羅的爸爸變成一條長長的電話線,或是一張薄薄的信紙。」十四天才可以見上一面。「每次保羅見到爸爸,即使他沒有過生日,也都會得到禮物,而且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和爸爸見面時總有許多禮物,回到媽媽那又是一片淚海。保羅希望爸媽和好,於是想了很多計劃:爸爸來時死抱住媽媽、製作和好機、複製自己、分解自己。媽媽交了新男友喬治,喬治帶給媽媽快樂,保羅和媽媽要隨喬治搬到另一個城市。保羅在搬家的紙箱裡睡著了,夢裡的保羅分成好多部份,爸爸媽媽焦急地拼湊起保羅……最後大家想起了紙箱,把保羅抱出來,爸爸、媽媽、喬治還有保羅都笑了。第二天,保羅和媽媽向新城市出發。
Ruby: 從吵架開始,小男孩與媽媽住,平時用電話與書信連繫,兩週與爸爸見面。探視的父親會給予許多禮物與寬容。孩子費盡一切心思只為了父母和好。

好事成雙 (格林) Two of everything
文‧圖/巴貝柯爾(英) 譯/郭恩惠
  歐丹米和歐寶拉有一對每件事情都合不來的問題爸媽,「他們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從來沒有相同過。」他們原本也是郎才女貌的,但互相厭惡讓他們越來越醜。他們開始幼稚地整對方,丹米和寶拉很擔心,「他們覺得也許是自己害爸媽變成那樣。」他們不知所措,決定召開討論會問問同學,討論的結果是:「如果父母的行為幼稚得像五歲小孩,那不是孩子們的錯。」丹米和寶拉決定幫父母辦一場「不結婚典禮」、寄「不結婚請帖」、訂「不結婚蛋糕」,然後讓父母各自去「不蜜月旅行」。丹米和寶拉為父母準備「不結婚禮物」,是兩棟滿足爸媽不同需要的房子,中間由一條只有丹米和寶拉能夠通過的祕密通道連接。因為有兩個家,什麼東西都可以有兩份,他們也有了兩個快樂的爸媽。
Ruby: 用幽默的方式呈現另一種父母分居的故事,孩子容易在父母的爭執中自責,作者給予孩子積極面對的示範,並提供孩子另一種父母分居後美好生活的思考角度。祕密通道象徵孩子是維繫父母的那條線。

媽媽爸爸不住在一起了 (遠流) Mom and dad don't live together any more
文/凱絲‧史汀生 圖/南希‧路‧雷諾茲(加拿大) 譯/林真美
  我的媽媽和爸爸不住在一起了,我和媽媽、弟弟住在城裡,週末去鄉下找爸爸。「如果,我有許願棒,我的願望會是,再讓我們全家住在一起」,但爸媽說那是不可能的事。我喜歡住在媽媽的公寓,也喜歡住在爸爸的房子裡。或許爸爸會跟寶拉阿姨結婚,我問媽媽:「我長大以後,是不是也會結婚,然後離婚?」去年夏天,爸爸帶我們去露營,媽媽帶我們去國家塔,但我不知道聖誕節我們會在哪裡過。「媽媽說我帶給她快樂,爸爸說我帶給他快樂,我希望我能同時帶給他們快樂。」可是媽媽爸爸不能為彼此帶來快樂。我喜歡和媽媽在一起,也喜歡和爸爸在一起,「我愛我的媽媽和爸爸。我的媽媽和爸爸也很愛我。只是,他們不能一塊兒疼我。」
Ruby: 父母分居,姊弟與媽媽住,週末到鄉下爸爸家。刻畫與爸爸媽媽分別會做的事,分別與爸爸媽媽相處美好的片段。爸爸有新歡,孩子對婚姻的困惑。父母離異造成孩子生活的不確定性增高。將父母分居後孩子的心境細膩描繪,包括期待、矛盾、不確定性,語氣平淡卻蘊滿情緒。

紅氣球 (格林)
文‧圖/楊惠中(臺灣)
  「為什麼太陽和月亮不會一起出現?」
  小男孩有一顆紅得發亮的紅氣球,在爸爸媽媽還住在一起的時候。那次倒立走路,媽媽擔心他受傷,爸爸覺得男孩子就該這樣,他們大吵一架,紅氣球也不再紅得發亮。「如果能讓他們回到以前,我不會再愚蠢的倒立走路。」小男孩的爸爸媽媽分開住了,媽媽跟以前一樣唱歌洗碗,爸爸跟以前一樣講電話談生意,「他們都在做同樣的事,為什麼不能住在一起?」媽媽對小男孩說會分開住都是爸爸的錯,爸爸也對小男孩說會分開住都是媽媽的錯,「我不知道該聽誰的話,因為兩個我都喜歡。」
  有天晚上在夢裡,小男孩的紅氣球飛走了,在黑漆漆的天空中小男孩和星星快樂地玩耍。遠遠看到月亮升起,仔細一看,那不是月亮,是媽媽拉著黃澄澄的氣球上來找他了;突然,另一邊太陽也探出頭來,原來是爸爸抓著金黃色的氣球上來找他了。爸爸媽媽把小男孩帶回床上,分別親了他一下。小男孩領悟,「太陽和月亮雖然不會一起出現,卻會一直在我身邊。」
Ruby: 幸福家庭,之後父母吵架分居。孩子自責、被灌輸父母雙方的不是,不懂為何父母無法一起愛他。小男孩跟媽媽住,週末跟爸爸一起。刻畫與爸爸媽媽分別會做的事,分別與爸爸媽媽相處美好的片段。

家庭森林 (飛寶) Family forest
文/金凱妮(英) 圖/露西亞‧瑪斯修羅(義大利) 譯/李佳穎
  你家有哪些人?我有兩個姊姊,伊麗莎是我半個姊姊(half-sister),海芮特是我完整的姊姊(whole sister)。我爸爸叫鄧肯,他很有趣。我爸和巴貝結婚了,巴貝是我的繼母(step-mum)。我媽叫做珍,她說我們家只是其中一種家庭的樣子。羅德是珍的伴侶(partner),他們沒有結婚,但是住在一起。羅德有個兒子叫查理,他是我的繼兄(step-brother),我喜歡叫他大哥。很多小朋友會畫出他們的家庭樹,而我們家是一座家庭森林。
Ruby: 畫風清新溫暖,用英文雙關語陳述家庭裡的不同關係,呈現一種多樣且和諧的家庭樣態。

你還愛我嗎? (大穎) Hast du mich noch lieb?
文/艾爾哈特‧迪特爾 圖/來茵哈特‧彌希爾(德) 譯/王豪傑
  小熊原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後來父母開始吵架,愈吵愈兇,每當父母吵架時,小熊都會覺得肚子痛。小熊寫了封信:「我覺得你們再也不愛我了,拜託你們,不要再吵了,好嗎?」一開始有用,但最後父母還是離婚了,爸爸搬出去住。後來爸爸與希爾德嘉特在一起,小熊不太喜歡她;媽媽跟羅伯特在一起,他的雜耍功夫讓小熊很開心。從父母分居開始,到父母各自有了新的伴侶,小熊常常向父母確認「你還愛我嗎?」,媽媽告訴小熊,媽媽、爸爸、羅伯特、希爾德嘉特都很愛他。小熊也開始喜歡希爾德嘉特,今年的五歲生日,小熊許的願望就是所有人一起幫他過生日。
Ruby: 很清楚的描寫一個孩子經歷父母離異的每個階段,從幸福家庭到父母意見不合,詳細描繪離婚後的探視過程與接納繼親的心情。父母吵架時小熊會肚子痛,跟父母雙方確認復合的可能,初期拒絕接受繼親,大人世界的改變讓孩子擔心失去父母的愛,最後終能從排斥到接納新的家庭樣態。

三個氣球──當父母不再同住時 (大穎)  풍선 세 개
文‧圖/金羊美(韓) 譯/魏嘉儀
  父母準備分居了,大姊二姊為物品的分配各執一詞,每樣物品都有共同參與的回憶,而小妹只要三個氣球跟寶物玻璃瓶。正當大姊二姊還在為物品去向煩惱時,小妹把兩個不同顏色的氣球送給大姊二姊,但隔天醒來兩個氣球卻交換了房間,大姊二姊看此情景,互相讓出了彼此想擁有的物品。最後一晚,二姊把自己準備帶走的心愛玩具,放在小妹的寶物玻璃瓶裡,然後說了聲:「再見。」
Ruby: 用小孩的口吻說大人的故事,從平凡的對話與思考中,感受到十足的情緒張力。分居兩個字的真實操作透過孩子對物品的不捨具體呈現出來,一個家要分兩半,並不是語言中的分居兩個字那麼容易。

我只有一個媽媽,但那樣就夠了! (狗狗) Una mamma
文/弗朗西絲卡‧帕迪(義) 圖/尤舒拉‧布赫(瑞士) 譯/左馥瑜
  卡蜜拉與媽媽一起生活,他一直認為自己的家庭是全世界最棒的。他和媽媽一起做飯、一起出遊。有時會有人問卡蜜拉:「為什麼妳沒有爸爸?」卡蜜拉總是回答:「因為我『只』有一個媽媽。」有天,代課老師要大家畫「我的爸爸」,卡蜜拉問了同學「一個爸爸看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也試著畫杰諾叔叔、畫同學提歐、畫麵包師父麥可,但沒有一個畫出來像一個爸爸,都像他們自己。卡蜜拉把煩惱帶回家,在跟媽媽對話中忽然有了靈感,卡蜜拉畫了他的媽媽,並在圖畫底下寫著:「我想要的爸爸,就跟我的媽媽一模一樣!」
Ruby: 出生即單親,對於家庭與他人不同並無調適上的困難、健康地面對,認為媽媽就是全部,假設有一個爸爸,那應該就是跟媽媽一樣了吧!

三份小禮物 (大好) Trois Petits Cadeaux
文‧圖/松德哈‧波侯‧雪希夫(法)
  媽媽坐在前往孩子那的火車上,帶著要給孩子的禮物並寫著一封長信。信裡面寫著:「今天,一切都好多了,我終於能寫這封信給妳。」「太陽又再度回來了,我看得很清楚,車窗外那些花園。這些景色慢慢的通過窗外。我靠近了,快了,我也快到那裡了……」「妳記得,去年,我們再也沒辦法跟你爸爸說話。沒有人曉得,到底是怎麼回事,連貓也不知道。我甚至以為寒冷的冬天再也不會結束。」「我不曉得該怎麼跟妳解釋,我們大人的事情。忽然,我每天跟妳說一千遍我愛妳,而妳爸爸每次來看妳的時候,都會買新玩具來給妳。」媽媽也在信中想念孩子做各種事情的模樣,並理解孩子的傷心與生氣,最後說出即將見面與兩人相處的期待。
Ruby: 長信中,有很深的想念,媽媽在腦海中浮現的各種畫面,都是孩子平常的樣子。家庭經過了變異,每個人都需要花時間走出來,媽媽在天漸漸晴之後寫了這封真摯的信給孩子,信中有媽媽對孩子的愛、思念與理解,還有對自身的坦誠,家庭關係也隨著信中的陳述慢慢好轉。

媽媽像一座高塔 (飛寶) Mama ist gross wie ein turm(媽媽大如塔)
文/布麗吉特‧莎爾(瑞士) 圖/婕琪‧葛萊希(德) 譯/黃秀如
  他們認為我一直在說謊,所以他們讓我坐得遠遠的,我可是一點都沒說謊。「我的媽媽很高,高得像一座塔。」「我的爸爸和媽媽剛好完全相反,他長得非常矮小。」「爸爸並不是一直都這麼矮,媽媽也不是一直都這麼高。」有一天晚上他們吵架,爸爸變得很矮小,媽媽變得和巨人一樣高,「因為太高了,所以沒辦法跟我們一起住在同一間屋子裡。」
Ruby: 不是很具象的陳述,留給讀者很多想像與解釋的空間。提及孩子在群體中的孤立,與共處的一方相依為命,並思念與幻想未共處的另一方。

綜觀上述繪本,可以整理出下列現象:
  • 完整的家:孩子仍渴望來自父母雙方的愛,並期待回到過去
  • 無所適從:父母向孩子批評對方、孩子必須適應兩個家庭
  • 不確定性:生活安置的不確定性、孩子對未來的婚姻失去信心
  • 自責:孩子將父母失和歸因於自己、父母自責而用物質來彌補孩子

  書籍列表:(Ruby製表)
書名
主角
幸福家庭
吵架片段
與誰同住
分開對比
新成員
情緒
出版社
原出版國
保羅的超級計劃
男孩
媽媽
喬治
憂傷
格林
德國
和強尼共度的一天
男孩
媽媽
憂傷
大穎
瑞典
媽媽像一座高塔
女孩
爸爸
憂傷
飛寶
德國
我只有一個媽媽, 但那樣就夠了!
女孩
媽媽
明亮
狗狗
義大利
恐龍離婚記
--
--
--
--
--
--
遠流
美國
家庭森林
男孩
--
--
--
繼母巴貝、羅德
明亮
飛寶
英國
我有兩個家
女孩
雙方
明亮
小魯
比利時/荷蘭
媽媽爸爸不住在一起了
女孩
媽媽
寶拉阿姨
憂傷
遠流
加拿大
你還愛我嗎?
小熊
媽媽
希爾德嘉特、羅伯特
憂傷
大穎
德國
好事成雙
一男一女
雙方
明亮
格林
英國
紅氣球
男孩
媽媽
憂傷
格林
臺灣
三個氣球
三姊妹
雙方
憂傷
大穎
韓國
三份小禮物
女孩
雙方
憂傷
大好
法國
  • 「幸福家庭」指繪本是否陳述原先一家和樂融融的景象。
  • 「分開對比」指繪本是否運用對比的手法,呈現孩子分別與雙親相處時的差異。
  • 「新成員」指原生父母是否另結新歡。
  • 出版國以歐洲占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