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7日 星期二

[ICDF] 海外長期志工分享講座紀錄

返國志工姓名:林怡如
合作單位:臺中市立豐原高中
講座時間:112.10.27(五) 13:00~14:00
講座地點:英文科寰語教室

講座情形紀錄:

身為過期許久的國合會志工,在看到國合會補助分享講座時,仍忍不住那個渴望,想將自己的經歷與想法傳遞出去,畢竟在我的生命中,那段海外生活的經歷已經完全翻轉並導引我後續的人生。謝謝國合會讓返國志工有此機會,與年輕學子搭上對話的橋樑,改變另一個生命。

我將講座內容分為五個部分:關於講者、海外志工初探、選擇與旅程、影響與轉變及你的出發。有別於先前與華語教學科系學生或國合會準備派任的志工分享,我將駐地生活的部分縮減,增加海外志工概述以及自己在這段海外服務中的生涯選擇與轉變,最後提供學生成為海外志工的資訊與管道。

我先用泰文自我介紹,再簡單介紹現階段的自己,讓學生能更立體地了解我。之後以報導影片讓學生感受海外服務的現場,接著簡單介紹泰國文化以及泰北華文教育志工的服務內容。然後我分享自己為何出發,從26歲參與明愛會一個月的泰北服務,到返台後自學泰文、參與華文師資培訓,很快就於一年後錄取國合會海外志工並派任兩年八個月。當時我積極想要出國,體會到只要想要出發,宇宙就會準備旅程給你。

我深深感覺到近三年的海外服務,勝過於過去30年來我非自主的學習。我在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教學專業及個人心性、國際觀上都受到很大的震撼並快速成長。「他的雙腳終究要踩上故鄉,但他的心,已經剝離了一塊,留在微笑之都。」海外志工的之後,我談到自己一到兩年就會回泰國一次,而其他的海外志工仍持續離島、偏鄉的教育工作,或結婚於泰國生活。

最後我簡單介紹國合會的發展願景與海外服務志工團的招募內容,並提到志工資格首要是健康及彈性,專長為次,特質或勝於能力,鼓勵學生由短期的國際志工營隊開始。結束前,我教了幾句實用的泰語,作為整個分享的結尾。

現場時間不及讓學生互動,事後讓學生於線上提問。學生說沒想到有泰北的歷史與華文教育,自己都忘記注音符號,而泰北如此重視華文教育,學生及老師的字寫得如此工整。學生也回饋說自己多了一些踏上旅程的勇氣,謝謝提供海外志工的心路歷程與經驗分享。

如果要說我在海外最難忘的事,應該是重新建立起我與人之間的關係,改變以往冷漠的態度,敬老扶幼,對人開始積極熱情,也跟學生培養了深厚的情誼。返國其實不適居多,但海外服務的經驗,最主要開啟我對多元文化的好奇,以及更有信心四處冒險的勇氣;我自己下半段的人生,著重在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或也受到泰國生活經驗的啟發。

海外志工經驗分享會圓滿落幕,感謝國合會與豐原高中提供分享會各項必要之協助。

[ICDF] 國合會泰北海外長期志工分享會提問回覆

2023/10/27 豐原高中國合會泰北海外長期志工分享 提問回覆 (林怡如)

--

當國際志工是不是沒有收入?

國合會的海外志工有生活津貼及機票補助,由駐地提供食宿,並有多項醫療相關補助,也有業務費。以海外志工來說,算是福利、條件相對優渥的派遣機構。

--

去了泰國之後最難適應的是什麼?(飲食、生活習慣、文化衝擊這類的)

以我來說,多半都還蠻能適應,並且覺得新奇,像是飲食、生活習慣都是。真要說起來,可能是生活節奏跟看待事情的態度吧!台灣人的生活節奏比較快,對事情比較要求,泰國人就宅焉焉(放輕鬆),生活步調比較慢。例如,我回台灣半天可以跑好幾個公部門辦事,在泰國可能一個部門就要用掉半天,而且交通時間也長。或是我剛到任時,對於學生面對制度、或是考試的態度不夠嚴謹時,需要一段適應的時間。

--

經驗分享的非常詳細、有很多是我不知道的事情 像國民黨有到那邊、外國小孩會寫中文、原來水資源是很珍貴的、泰文教學等,也介紹了大致活動內容、需具備的特質和參與管道,讓有興趣參與活動的同學可以知道要從哪裡更了解國際志工ヾ(・ω・*)ノ感謝講師的精彩分享!

謝謝你的回饋,讓我更清楚什麼是對你來說有印象的點,以及需要的資訊。

--

透過講師的分享,讓我學習到關於他國文化包括語言、生活習慣、上學方式、文化差異,也讓我了解到那邊國家上學唸書的不易,更佩服於他們的堅持和學習成果,相信他們每天都很充實、享受這種不同的學習氛圍,是我們無法去做評價的。講師也提到講師本身的工作經歷例如服務的機構、工作類型的轉換、也提到志工的分類等等…很多經驗是無法從學校習得的。

    泰北的學生,國學的底子都比台灣學生紮實,緬甸的學生更是,雖然教育方式比較沒有那麼人性或是多元有創意,但從現在泰國學生的發展來看,多一個語言,真的就是為他們多開一扇窗,很多學生都發展得很好。

    我自己後半段的人生,受到海外服務很大的影響,泰北的經驗讓我開啟了對世界及自然的想像,同時也是我另一個放不下的家。雖然我只有一個國家的海外服務經驗,但我的生命已經深植了一半在另一個國度。

--

聽講師講完後,我發現泰國跟我想像的不一樣,不僅文化多重、人很友善,更讓我意外的是,他們非常注重字寫得美不美,如講師所說的一樣,在他們的國家,幾乎每個人都會參加寫書法之類的比賽,這對我來說很困難,之後講師問了我們誰會念ㄅㄆㄇ,當我聽到某位同學可以很順暢的唸出來時,後知後覺的才發現我已經忘記順序,完全不曉得是什麼時候忘的。

是啊!我當初也是發現自己不知道注音符號有幾個、怎麼排序時,非常衝擊。我自己的字,也是在泰北慢慢練回來的,現在台灣小孩的字真的令人目不忍睹。我在泰北重讀古文、慎重地查每個詞意、讀音與筆順,花很多時間備課,但是收穫很多,享受到讀書之樂。

--

講座心得

    當我看到關於海外志工外的講座主題後,想到的不是多精彩的經驗,而是想知道一個人飄洋過海到另一個陌生的國度,究竟是抱著什麼樣子的心情?再者是它可以為我的人生規劃帶來什麼建議。

    一進到教室裡,講師給我的印象是——辛苦的媽媽,帶了一個小小孩一起出門工作。在演講的全程,一邊哄帶他,一邊向我們分享,小朋友雖然很吸睛,但是真的很辛苦。後來Sherry老師轉移小朋友的注意力讓講師可以暫時專心分享,我們也更好的去感受海外志工經驗。

    講師說到,她希望可以離開臺灣,到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去,當下其實很好奇動機,但礙於時間等等問題。試想一下,當你想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除了可以放開自己,還能找回自己,做平常自己不會做的事情,認識本來遇不到的人,那該多有意思。

    其中,她講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當你想做那件事的時候,那些資訊就會跑到你面前。莫名的,我跟這句話產生了共鳴,儘管沒有那麼特別的經歷,但是間接讓我知道,有些事情只要下定決心就可以達到,哪怕只有渺小的希望。

    我覺得我當時在台灣的狀況,有點像是研究所讀完了,不知道接下來的目標,日子有點停滯、沒有成長。我本身也帶點浪漫色彩與冒險精神,所以出走對我來說,是興奮的。

    同時,也因為第一次泰北短期一個月的服務,我與服務的學校、村民,有很強烈的情感連結,心念牽掛,促成了後面的長期服務。我在長期服務的期間,只要有假期,都會回原本的村子走走,現在都還跟當地老師、村民有所聯繫,預計明年會帶寶寶再走一趟。

    我覺得還有一個部分,像是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台灣我不太知道我可以使力的地方在哪裡,但是在泰北,「台灣老師」有其光環,也因為文化差異,我們可以將我們知道的帶給他們。我是比較不會包裝自己的人,感覺不適合這個處處要行銷自己的環境,但在泰北我可以有很大的空間,用自己的節奏累積經驗,我很喜歡這樣,也喜歡經泰北磨練過後,豐厚的自己,會更有自信。

    很高興你跟我分享你的共鳴,這樣的感受我目前也都還在經歷著。另外,帶寶寶參與講座,我不覺得辛苦;我想讓寶寶參與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不是在學校裡整天吹冷氣;我也想讓世界,知道寶寶的樣貌,想想你可能沒有看過這麼小的小孩出現在這些地方。只是有點抱歉,平時四處自在的他,有點反常,可能他沒有被分享過媽媽這麼久,但謝謝你們陪我一起創造了歷史性的這一刻。

--

泰國泰北國際志工分享

    我在參加這個活動之前,對於國際志工已有耳聞,也對相關知識相當好奇,非常感謝學校能夠邀請國合會的海外長期志工來分享,也很榮幸能夠將自己在講座中學到的東西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

    在講座中,國際志工林怡如講師向我們分享了她在擔任國際志工時所發生的心境轉變、自我成長,以及在旅途中有趣的所見所聞。「旅行有時候不是為了什麼,只是想要拋開生活中既有的一切,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闖蕩闖蕩。」這番話不斷地盤旋在我的腦海 。或許,不是每個決定背後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或許,目的地不是開啟一趟旅程的必要條件;或許,擁有說走就走、想做就做的能力,正是成為一個坦蕩、真誠的大人之不二法門。

    透過這場講座,我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也了解了一個未曾體驗過的生活方式,包含各種的自給自足以及響應環保活動的方法,著實令人震驚不已。

    講座中,講師提到「在到泰國擔任志工之前,我覺得前面的人生都是虛度的」這句話也值得我們反覆思忖。我們在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之前所付出的時間,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嗎?在我們完成夢想之前所付出的時間,真的沒辦法成為我們生命歷程裡的一項回憶嗎?我們當下所得到的成就,難道不是由過去血淚交織、堆積而成的嗎?相信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必定都是值得珍惜的。世界已待我不薄,我更應該好好的感受、享受這個世界。

     謝謝你提出的反思,也讓我重新思考我的陳述。我細細去想,確實前面的人生累積的經驗與人格,才讓我有能力在泰北展現。不如這樣說吧,我的求學之路比較屬於被安排的人生,可能因為會讀書就一路讀上去了,但是對外面世界真實的樣貌,一概不知。演變成最終讀完研究所後,不知道下一步是什麼。

    到了泰北,像是打開我的所有感官,從第一次成為(泰)文盲開始,去感受什麼都聽不懂,但卻可以從表情讀到訊息的特殊經驗,並激發我學泰文的動機。出走,才會發現平時習以為常的事情,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下,不總是有同樣的意義,我們志工們戲稱為「島國思維」。

    因此,泰國經驗讓我重新找回生命的自主性,張開所有感官去感受文化差異,有誘因及環境主動去磨練自己的能力,才會有3>30的感慨。這樣說起來,比較像是我終於為自己而活吧!所以感受到處處都是收穫,跟沒目標及被安排的人生大相逕庭。這是為什麼我覺得gap year會是一個蠻好的安排,會讓我們對下一個人生階段,更有覺知。

    關於你說響應環保的方法,我覺得我也是一步一步在實踐與找尋,核心想法是希望找回生活的能力。如果放下了科技、3C,我們身上還剩下什麼,因此與自然生活的智慧,是我現在希望自己能夠學習的,歡迎同行。

如需進一步聯繫,請mail至ruby.yjli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