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地味手帖] 泥地裡的小蝸牛與鹿

 摘自地味手帖【00】:

「移居前後,其實沒有所謂哪一邊的生活比較好,過程卻真真正正的滋養了我們。」

「什麼樣的你來到了台東?你的來到是為了越過原本所處世界,逃進這片寬廣的山海嗎?還是你能理解生活是不間斷的累積,我們前仆後繼離開與抵達不同地方,其實都在這場生命的同心圓裡。

「很多人以為移居只關係到地點的改變,但不知道應該要改變的是人。」

「在這裡我們看見太多人的生活與自我是分離的,太多人只是利用這個環境卻不是善用,太多人想要複製他人的生活,卻不清楚那樣的生活來自完整擁抱這塊土地、福禍相守的共生。

「移居不是拋棄前一個所在、錨定新的處所,移居其實是用自己當作養分,連接兩地的熟悉與陌生。」

「很多人以為移居的變動,對小孩來說肯定辛苦,但其實一點也不。孩子們的內在非常開放,可塑性與適應力也都比大人們強。對他們來說環境沒有好或不好,就是經驗而已,沒有遇過的事物都是一場新的體驗。大人能夠做的,其實就是不斷練習如何回應孩子們的反應。」

「移居到台東對我來說,從來不是意味著與其他現實世界的哪一部分斷掉;相反的,我是在把世界拉進這個地方,這樣才能扎實的生活。移居不應該是為了開創一個未來而掩蓋過去。它是帶著原本的生活一起出發,抵達後原本的記憶日夜與新的體驗一起成長。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來到台東是為了定居嗎?我會回答是為了生命的練習。新環境的刺激讓我看清楚自己的樣貌,也更相信自己。」

口述──阿勳、凱力
文字整理──小海

-----

Ruby:

謝謝在重要的時刻,送來了提醒,特別是對一個特別愛胡亂嚮往、又胡亂否定過去的人而言,真的是一段很美、也值得多次細讀的文字。記得在中大遇見玳銜時,彼此分享了當時的體悟,明白想要追求的、想要影響世界的,其實都在自身,不在環境。當時我很幸運,即便身在都市之中,仍有機會在場域中讓身心趨於一致。我當然明白,但也謝謝提醒,此刻內心積極的向外渴求,全都是因為沒有安下心。孫明儀老師提到,幸福感來自與重要他人的關係,我確實,是有一個角,還沒被填滿的。

泥地裡的小蝸牛與鹿,和陶甕百合春天一樣,都是三個女孩的名字,也是父母濃濃的愛。(這樣說來保貴佳也是呢!)期望有天相見,流動生命。

--

#地味手帖
#泥地裡的小蝸牛與鹿
#芭蕉圖書館




臺灣地名:廍子

教育部國語辭典沒有收錄「廍」這個字。經查此字似用於閩南語及粵語。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有收錄,指臺灣早期的製糖所,如糖廍,讀音phōo(ㄆㄡ)。
https://sutian.moe.edu.tw/zh-hant/su/13436/


大陸的漢典有收錄,例為:地名,均在中國臺灣省。
https://www.zdic.net/hant/%E5%BB%8D


北屯廍子國小有輸入教學,電腦使用注音輸入法「`U5ECD」+ 空白鍵,iOS系統輸入ㄆㄡ,Android系統輸入ㄅㄨ。
https://sites.google.com/st.tc.edu.tw/club/%E9%A6%96%E9%A0%81/%E6%A0%A1%E5%90%8D%E8%BC%B8%E5%85%A5%E6%95%99%E5%AD%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