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鄧勤圈餅Dunkin’ Donuts

這翻譯……
photo by Meng Chun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親子天下:翻轉,從不打斷孩子發問開始

本文摘錄自2014-09 親子天下雜誌60期
全文請見翻轉,從不打斷孩子發問開始

推手對談:張輝誠×葉丙成

Q:是什麼樣的特殊生命歷程,使兩位成為今天這個樣子的老師?

葉:我父親是前經濟部長李國鼎第一批送出國學半導體的人。他當初如果繼續留著,沒有離開工研院的話,現在應該是科技大老。但他那時候因為脾氣衝動、顧及他的屬下福利,跟上級不合就離開了,當了老師。

我印象很深的是,我爸七十大壽,學生幫他做生日,每屆學生都有來。吃飯時,學生一個個上來說話,每個學生都上去說他跟老師的點點滴滴,老師講哪句話,對他做什麼事情,對他人生影響重大。

我爸教畢業的學生常回來找他。人家結婚是送帖子,他的學生是直接帶老婆來給他看。一般學生小孩子滿月可能送油飯給你,他的學生是直接帶寶寶來給他看。那種感覺很窩心,他這麼用心幫這些學生,這些學生後來人生過得很順利,又把人生的愉悅、快樂,帶回來和老師分享,感覺非常圓滿。

我覺得我爸是最富有的人,他有學生對他的愛和尊重。從小看我父親的背影長大,一直覺得當老師是個很不錯的工作,會影響很多人的生命,生命的自我實現傳非常遠。

Q:兩位最近一年頻繁接觸台灣的中小學老師,你們對台灣教師有什麼觀察?

葉:我覺得最大問題是社會把「老師」當做一個群體:放寒暑假、混吃等死,卻忽略了有很多認真的老師。我覺得應該讓這些老師得到應有的肯定,如果用心沒人肯定,誰想當老師?優秀人才怎麼會把當老師當成志業?要讓更多老師願意分享,要遍地開花四處擴散。人有了夥伴,勇氣熱情會多很多倍。

張:老師間隔著一道牆,同校老師隔牆如隔山,外校老師隔牆如隔海。我打開教室等於打掉有形和無形的牆。

Q:你們建議父母們在家中如何塑造環境,有利於孩子培養自學力?

葉:要讓小孩有時間自學,不要把小孩的時間綁得死死的,他補習一堆,回家都已經晚上八、九點累得要死,根本對學習的胃口完全被打壞了。你還要他回家去「均一平台」學數學,他根本不想理你。

接著,很重要的是在孩子小學階段時,選一樣東西是他有興趣的,讓他靠自己把它學起來,有過這樣的經驗,他以後無論學什麼科目都會很OK。

Q:很多老師說,自己已經很努力,為什麼學生還是不願意學?

張:老師要花時間建立學生對你的尊敬,學生尊敬老師,他就認為老師教的都有道理。不尊敬,再怎麼精心備課,學生還是會覺得你找麻煩。台灣大多數的老師在學生面前裝得很完美,這是不對的。當老師願意把自己過去的失敗、懊悔和學生分享,學生才會發現老師和我們一樣是有血有肉的人,老師是真心為我們好,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感動與尊敬。

當我要建立學生學習習慣時,我跟他們分享我以前的懊悔、不好的學習習慣,他們才會聽。

澤爸:玩具為什麼一定要分享?!

本文摘錄自澤爸「玩具為什麼一定要分享」
全文請見澤爸的親子教養學

當「分享」變成了一種手段

曾幾何時,「分享」被套上了一層道德的枷鎖,變成用來強迫他人借出玩具的理由與手段?!

不願意分享也沒有什麼不好

不能因為孩子的玩具很便宜,大人就私自的認為借給別人又有什麼關係,即使只是一台小小的車子,在孩子玩的當下,那個就是屬於他獨一無二的玩具,所以何必要用「分享就是好孩子」的方式去逼迫孩子一定要分享呢?不願意分享也沒有甚麼不好。

「分享」是需要被引導,而不是被強迫的

孩子不分享,我們並不會被認為是不會教孩子的父母。所以,讓孩子自己去決定吧。如果孩子真的不想分享,就跟他說: 「沒錯,你是可以不分享的。」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Oamul Lu 「繪」動的24節氣們

Oamul Lu 「繪」動的24節氣們

簡化字可惜了些
但畫面很療癒
農業社會
其實根根本本就是中國人的根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凌拂《甲乙丙丁:十七個寬容等待的教學故事》自序

我們需要的是一些故事《甲乙丙丁》
文/凌拂

總觀教書一生,三十年。

從鄉村到都市,從深山到海濱,我班上人數最多的一年擠到七十二人,最少的一年只有三人。既經歷了台灣五、六○年代的閉鎖,也經歷了台灣八、九○年代的教改風潮。波濤襲捲,整個島上的驚濤駭浪滾滾一時,然而關於教育,其實從來沒有超出政治的算計。推諉於短視、急功、近利,都已老到了無新見。許多事暗裡觀之,也只能善自警惕。

集結這本書,為我自己,也為當年的點滴留下一些蛛絲馬跡。而今,時過境遷,回顧之際,雲煙隨風,恆長的只有某些存在的情質。篇目攏齊,還有一些餘溫,歸田之際,也算稍稍引得一些春風微度,玉門那頭自有來人,我的這一頁是翻過去了。

船帆盡處,把探紅塵,即便不為任何操煩,到得終了也要青絲衰敗。想我長時以來,往往有一搭沒一搭,一句話也可和孩子繞行很久,我能在工作中找尋自己的快樂,這是孩子有恩於我。但必然也有我錯待過的孩子吧,某些惦記的至今還在心上,有心、無心都得懺悔。如是,鬢髮霜白又算得什麼!摯心等候天罰,俯首償還,我吭也不吭一聲。

若再總結,絮語一二,我二指拈花,畫下一道眉批:

早年不懂得孩子,因為不懂得生命。

後來生命日有經歷,遇到的失落與挫折多了,回首之際,發現日漸懂得了孩子,原來是因為懂得了生命。這也是我個人的成長。

生命從青澀裡來,體會到個中極處,對孩子極度寬容,是因為對生命不忍。

同緣於此,後來的幾年我與孩子適度疏離,因為我很清楚的知道,我要轉向另一條路去了。

一九九五年我調離山中,三年後,有一次回返山區,探看一個家庭突起巨變的孩子。回程車行途中,我車速不快,但亦不慢,不意竟見「我的身體我的命」裡的阿中,山路上他手推腳踏車,單腿跨置車上定在路旁。我猛急煞車,搖下車窗探頭喚他。他小二升小三那年我離開,眼下五年級身形,長高不少。他初時一愣,定神之後顧不得反應,急急一推,把腳踏車置倒路旁,便向我衝來。那一幕圓滿了我離去後的一段懸念,他的神情過度意外後的驚詫,至今在我心中已成定格。

道途一程,聚散容易,存留心中的往往只是一種情境,它像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著,只能靠感覺,可是它最重要,沒有它,就沒有豐富的想像與創造。這情境需要等待,但不知待在何時,所以不大容易立竿見影,非常耗心費神,四兩撥千斤,那個巧妙的著力點端在個人領會,要生命、要時間慢慢的試,一如大匠能示人以規矩方圓,不能示人以巧。但是領會這個巧字,會創發故事;角落情境,點點滴滴都是生活,需要等待,也需要覓而深思,保持前進,並且隨時要在定位之中。

書中的手繪人文地圖,原為家庭訪問之用。我把學區放大,以此對照相鄰市鎮,希望孩子能從自己的位置看到世界,也從世界觀照到自己的所在。後來有機會,我出入全台許多小學,好些學校幾乎都設有一幅從己身走向世界的地圖,也以小觀大,各校蔚為所需。嘉義有一所國小,甚至把世界地圖全幅開展,設計在校門口的大地上,讓孩子一入校門便彷彿踏上世界,將自己對比在壯麗的五大洲之中,很有其象徵意涵。無巧不成書,時間的順序,是個有趣的巧合,其原初概念無論發想於何,跨上那地圖我都心生浩闊、歡喜與讚歎之心。

凡事不可多有表演之心,一貪表演之心便不足觀,何況教育。

教育若要生根,它和文化問題是一樣的,本質裡的陶養才是重點。相對於「制式的改革」,「一言堂式的改革」,「展演式的改革」,雷厲風行只期收穫於立竿見影,潤澤我們的應當還是一些生活中交會的故事吧。

集體共震與集體捐輸忠誠,並無法發展出人類的愛。人類的愛是一種情境,情境不在,不要妄想愛可以用教的完成。

回想那一段時間,民間的意識澎湃激昂,為教改走上街頭,森林小學、種子學苑,乃至全人中學,都相繼成立於那個時期。

努力給孩子堆砌一些生冷的知識,不會比從容和諧地坐下來,溫暖地聽孩子談一些心中的話重要。而我們的學校情境是,教師被瑣碎消磨,兒童被集體壓縮的規格消磨。

當年的震盪,雖時過而境未遷。一九九四那個年代,偏遠地區還嫌師資不足,教師異動頻繁;二○○六年卻教師過剩,形成的流浪教師潮,還真是令人難以預料;如今進入十二年國教,另是一番波濤迭起。變化之速,更深刻地印證了面對孩子,唯一可以深植、長存心中的只有互動的情質。相隔多年,台灣社會到底往前行走了多遠,每個人都可以給個不同的思考與論斷。

生命是一條遠路,或三、四十年,或七、八十年,艱苦、創楚、一步一步地走。這其中要學會自在,自己自在,還要別人自在。之於那種從容、緩慢且睿秀的學意情境,我不是一上舞台就百分百的老師,遊刃有餘,我常在道途之中。但是下得舞台,唯有的,我對故事,那些生活中共同創發的故事,多有某些依戀,深致感恩的依戀,令我直想摭拾一些春綠,絮絮說與人聽。

教育不過就是生活。教育其實只在生命的對等交會。

我們太過於展說是非與道理,實則我們需要的只是一些故事,許多難解的事,因為沉重,在生活與故事中才能得到滋養與啟發。

而今,下得舞台,亦如伶人出戲,我寫的是也不是他們。點撥關鍵,巧字要起作用,在自我內裡要不斷地深致揣摩,願意反省,也願意修正與退讓。過來人,我如是回首。

凌拂《甲乙丙丁:十七個寬容等待的教學故事》

遠流博識網介紹:《甲乙丙丁-十七個寬容等待的教學故事》
凌拂《甲乙丙丁:十七個寬容等待的教學故事》自序



還沒看
但一定好看!
因為他曾經的「寬容的等待」真的深深敲進我心!

--
2017/11/10 看完了

Ruby:
  我常常不記得故事,書看完了,故事我也忘了。但我記得的是,每個老師,都因孩子在身旁而富足,藉由生命與生命間的互動與回饋,在投注中找到彼此存在的意義。雖然有時要面對無預期的挑戰,有時需要等待成長的那刻,但雨過天晴之後,留下的都是深刻的情感。
  才剛看完「海闊天空」,正巧接上凌拂陳述當年的往事,看來教改在當年也是沸沸揚揚了,但無論目的與方法為何,只有真心與孩子相交,改變才有可能發生。同時也是近日才開始接觸永續議題,也接上凌拂的生態觀。讀此書,面面都感到充實。

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老貓出版偵查課】台灣必須在國際教學市場上打敗簡體字,沒有藉口

雖然已經不是新議題,但還是發給還沒看過的朋友看看。



【老貓出版偵查課】台灣必須在國際教學市場上打敗簡體字,沒有藉口

(學簡字的洋學生如果看到「讲」字,心想這個字跟「进」字一定關係密切吧,他就慘了,找死了他都找不到關係何在。)(摘自【老貓出版偵查課】

Chineasy: Awarded “Life-Enhancer of the year” by Wallpaper*

自由時報:薛曉嵐中文易系統 擊敗谷歌眼鏡奪設計獎

ShaoLan & Chineasy are excited to announce that they have been awarded Wallpaper* Magazine’s prestigious 2014 Design Award for “Life-Enhancer of the year”. (form Chineasy website facebook)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劉克襄《不需要名字的水鳥》



書摘:

牠們看似一群
其實只有這樣的一群
朝向未來

以一隻覓食的方式
大家一起覓食
以一隻飛行的準則
大家一起飛行
以一隻睡覺的姿勢
大家一起睡覺
甚至於,彷彿也以一隻的思考
在這個長長的灰色海岸思考

……

只要那樣一個時間與環境的到來
就自然會有那一隻
那一隻也不一定是認同孤獨
或者,願意選擇死亡

牠或許只是覺得
其實那樣做也不錯
也不會怎樣啊

然而,那樣的想法
最初往往只能
面對自己的孤獨

……

總之,後來的海岸就是有很多種嘴
很多種腳的鳥生活著
但這也不是最後
我們必須排斥有所謂故事的最後

最後的故事要如何結束
也不是那一隻的生死
就可以解決

……

我們是否都有這樣一個頭 
我們可不可能有一個不一樣的頭 
會不會我們就是那一個和其他無法在一起的頭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Those shoes



Ruby: 這本書把孩子心裡的掙扎描寫得好真實。

我畫的豬跑掉了

在查我最愛的書的時候
竟然看到這麼令人生氣的新聞!!!!

「雞招待客人」 小四考題引人遐想

這本書有多好看你知道嗎?
我想收藏都找不到你知道嗎?
我多麼成功的讓學生主動來借這本書你知道嗎?

對不起,我失態了!
如果有人有這本書,請送給我,我很愛它。

新北公益圖書館 自由取閱免還書

Source: 國語日報

新北公益圖書館 自由取閱免還書

楊惠芳/新北報導

 借書可以不用還!新北市政府結合學校、社區推動的首座「公益圖書館」,昨天在中和國中擴大啟用。市長朱立倫表示,公益圖書館是閱讀推廣策略,更是社會信任工程,一個完全沒有管理員、借書手續及借期的新措施。

 朱立倫說,公益圖書館的書籍可以拿回家看,也可以在學校看,甚至不還也沒關係。同樣的,如果家裡有一些好書不想再「獨享」,可以拿到公益圖書館與大家「共享」。他鼓勵里長與學校接洽,讓公益圖書館遍地開花,市民可到校園借書、看書、還書,還可以捐書。

 教育局長林騰蛟表示,公益圖書館的發想,源自於「開放校園」的觀念,以前校園只開放給民眾運動、舉辦活動。現在學校師生及社區民眾都可自由取閱公益圖書館的書籍,不必經過借書手續,也沒有借期限制,採榮譽制度。

 目前公益圖書館藏書約有三千本,中和國中校長丁澤民說,為了滿足社區民眾的需求,學校以購買二手書的方式,補充類型比較少的書籍,讓幼兒到老年人都有喜歡的書可借閱


聯合報:「公益圖書館」中和國中揭幕 開放民眾借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