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親子天下:翻轉,從不打斷孩子發問開始

本文摘錄自2014-09 親子天下雜誌60期
全文請見翻轉,從不打斷孩子發問開始

推手對談:張輝誠×葉丙成

Q:是什麼樣的特殊生命歷程,使兩位成為今天這個樣子的老師?

葉:我父親是前經濟部長李國鼎第一批送出國學半導體的人。他當初如果繼續留著,沒有離開工研院的話,現在應該是科技大老。但他那時候因為脾氣衝動、顧及他的屬下福利,跟上級不合就離開了,當了老師。

我印象很深的是,我爸七十大壽,學生幫他做生日,每屆學生都有來。吃飯時,學生一個個上來說話,每個學生都上去說他跟老師的點點滴滴,老師講哪句話,對他做什麼事情,對他人生影響重大。

我爸教畢業的學生常回來找他。人家結婚是送帖子,他的學生是直接帶老婆來給他看。一般學生小孩子滿月可能送油飯給你,他的學生是直接帶寶寶來給他看。那種感覺很窩心,他這麼用心幫這些學生,這些學生後來人生過得很順利,又把人生的愉悅、快樂,帶回來和老師分享,感覺非常圓滿。

我覺得我爸是最富有的人,他有學生對他的愛和尊重。從小看我父親的背影長大,一直覺得當老師是個很不錯的工作,會影響很多人的生命,生命的自我實現傳非常遠。

Q:兩位最近一年頻繁接觸台灣的中小學老師,你們對台灣教師有什麼觀察?

葉:我覺得最大問題是社會把「老師」當做一個群體:放寒暑假、混吃等死,卻忽略了有很多認真的老師。我覺得應該讓這些老師得到應有的肯定,如果用心沒人肯定,誰想當老師?優秀人才怎麼會把當老師當成志業?要讓更多老師願意分享,要遍地開花四處擴散。人有了夥伴,勇氣熱情會多很多倍。

張:老師間隔著一道牆,同校老師隔牆如隔山,外校老師隔牆如隔海。我打開教室等於打掉有形和無形的牆。

Q:你們建議父母們在家中如何塑造環境,有利於孩子培養自學力?

葉:要讓小孩有時間自學,不要把小孩的時間綁得死死的,他補習一堆,回家都已經晚上八、九點累得要死,根本對學習的胃口完全被打壞了。你還要他回家去「均一平台」學數學,他根本不想理你。

接著,很重要的是在孩子小學階段時,選一樣東西是他有興趣的,讓他靠自己把它學起來,有過這樣的經驗,他以後無論學什麼科目都會很OK。

Q:很多老師說,自己已經很努力,為什麼學生還是不願意學?

張:老師要花時間建立學生對你的尊敬,學生尊敬老師,他就認為老師教的都有道理。不尊敬,再怎麼精心備課,學生還是會覺得你找麻煩。台灣大多數的老師在學生面前裝得很完美,這是不對的。當老師願意把自己過去的失敗、懊悔和學生分享,學生才會發現老師和我們一樣是有血有肉的人,老師是真心為我們好,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感動與尊敬。

當我要建立學生學習習慣時,我跟他們分享我以前的懊悔、不好的學習習慣,他們才會聽。

澤爸:玩具為什麼一定要分享?!

本文摘錄自澤爸「玩具為什麼一定要分享」
全文請見澤爸的親子教養學

當「分享」變成了一種手段

曾幾何時,「分享」被套上了一層道德的枷鎖,變成用來強迫他人借出玩具的理由與手段?!

不願意分享也沒有什麼不好

不能因為孩子的玩具很便宜,大人就私自的認為借給別人又有什麼關係,即使只是一台小小的車子,在孩子玩的當下,那個就是屬於他獨一無二的玩具,所以何必要用「分享就是好孩子」的方式去逼迫孩子一定要分享呢?不願意分享也沒有甚麼不好。

「分享」是需要被引導,而不是被強迫的

孩子不分享,我們並不會被認為是不會教孩子的父母。所以,讓孩子自己去決定吧。如果孩子真的不想分享,就跟他說: 「沒錯,你是可以不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