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凌拂《甲乙丙丁:十七個寬容等待的教學故事》自序

我們需要的是一些故事《甲乙丙丁》
文/凌拂

總觀教書一生,三十年。

從鄉村到都市,從深山到海濱,我班上人數最多的一年擠到七十二人,最少的一年只有三人。既經歷了台灣五、六○年代的閉鎖,也經歷了台灣八、九○年代的教改風潮。波濤襲捲,整個島上的驚濤駭浪滾滾一時,然而關於教育,其實從來沒有超出政治的算計。推諉於短視、急功、近利,都已老到了無新見。許多事暗裡觀之,也只能善自警惕。

集結這本書,為我自己,也為當年的點滴留下一些蛛絲馬跡。而今,時過境遷,回顧之際,雲煙隨風,恆長的只有某些存在的情質。篇目攏齊,還有一些餘溫,歸田之際,也算稍稍引得一些春風微度,玉門那頭自有來人,我的這一頁是翻過去了。

船帆盡處,把探紅塵,即便不為任何操煩,到得終了也要青絲衰敗。想我長時以來,往往有一搭沒一搭,一句話也可和孩子繞行很久,我能在工作中找尋自己的快樂,這是孩子有恩於我。但必然也有我錯待過的孩子吧,某些惦記的至今還在心上,有心、無心都得懺悔。如是,鬢髮霜白又算得什麼!摯心等候天罰,俯首償還,我吭也不吭一聲。

若再總結,絮語一二,我二指拈花,畫下一道眉批:

早年不懂得孩子,因為不懂得生命。

後來生命日有經歷,遇到的失落與挫折多了,回首之際,發現日漸懂得了孩子,原來是因為懂得了生命。這也是我個人的成長。

生命從青澀裡來,體會到個中極處,對孩子極度寬容,是因為對生命不忍。

同緣於此,後來的幾年我與孩子適度疏離,因為我很清楚的知道,我要轉向另一條路去了。

一九九五年我調離山中,三年後,有一次回返山區,探看一個家庭突起巨變的孩子。回程車行途中,我車速不快,但亦不慢,不意竟見「我的身體我的命」裡的阿中,山路上他手推腳踏車,單腿跨置車上定在路旁。我猛急煞車,搖下車窗探頭喚他。他小二升小三那年我離開,眼下五年級身形,長高不少。他初時一愣,定神之後顧不得反應,急急一推,把腳踏車置倒路旁,便向我衝來。那一幕圓滿了我離去後的一段懸念,他的神情過度意外後的驚詫,至今在我心中已成定格。

道途一程,聚散容易,存留心中的往往只是一種情境,它像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著,只能靠感覺,可是它最重要,沒有它,就沒有豐富的想像與創造。這情境需要等待,但不知待在何時,所以不大容易立竿見影,非常耗心費神,四兩撥千斤,那個巧妙的著力點端在個人領會,要生命、要時間慢慢的試,一如大匠能示人以規矩方圓,不能示人以巧。但是領會這個巧字,會創發故事;角落情境,點點滴滴都是生活,需要等待,也需要覓而深思,保持前進,並且隨時要在定位之中。

書中的手繪人文地圖,原為家庭訪問之用。我把學區放大,以此對照相鄰市鎮,希望孩子能從自己的位置看到世界,也從世界觀照到自己的所在。後來有機會,我出入全台許多小學,好些學校幾乎都設有一幅從己身走向世界的地圖,也以小觀大,各校蔚為所需。嘉義有一所國小,甚至把世界地圖全幅開展,設計在校門口的大地上,讓孩子一入校門便彷彿踏上世界,將自己對比在壯麗的五大洲之中,很有其象徵意涵。無巧不成書,時間的順序,是個有趣的巧合,其原初概念無論發想於何,跨上那地圖我都心生浩闊、歡喜與讚歎之心。

凡事不可多有表演之心,一貪表演之心便不足觀,何況教育。

教育若要生根,它和文化問題是一樣的,本質裡的陶養才是重點。相對於「制式的改革」,「一言堂式的改革」,「展演式的改革」,雷厲風行只期收穫於立竿見影,潤澤我們的應當還是一些生活中交會的故事吧。

集體共震與集體捐輸忠誠,並無法發展出人類的愛。人類的愛是一種情境,情境不在,不要妄想愛可以用教的完成。

回想那一段時間,民間的意識澎湃激昂,為教改走上街頭,森林小學、種子學苑,乃至全人中學,都相繼成立於那個時期。

努力給孩子堆砌一些生冷的知識,不會比從容和諧地坐下來,溫暖地聽孩子談一些心中的話重要。而我們的學校情境是,教師被瑣碎消磨,兒童被集體壓縮的規格消磨。

當年的震盪,雖時過而境未遷。一九九四那個年代,偏遠地區還嫌師資不足,教師異動頻繁;二○○六年卻教師過剩,形成的流浪教師潮,還真是令人難以預料;如今進入十二年國教,另是一番波濤迭起。變化之速,更深刻地印證了面對孩子,唯一可以深植、長存心中的只有互動的情質。相隔多年,台灣社會到底往前行走了多遠,每個人都可以給個不同的思考與論斷。

生命是一條遠路,或三、四十年,或七、八十年,艱苦、創楚、一步一步地走。這其中要學會自在,自己自在,還要別人自在。之於那種從容、緩慢且睿秀的學意情境,我不是一上舞台就百分百的老師,遊刃有餘,我常在道途之中。但是下得舞台,唯有的,我對故事,那些生活中共同創發的故事,多有某些依戀,深致感恩的依戀,令我直想摭拾一些春綠,絮絮說與人聽。

教育不過就是生活。教育其實只在生命的對等交會。

我們太過於展說是非與道理,實則我們需要的只是一些故事,許多難解的事,因為沉重,在生活與故事中才能得到滋養與啟發。

而今,下得舞台,亦如伶人出戲,我寫的是也不是他們。點撥關鍵,巧字要起作用,在自我內裡要不斷地深致揣摩,願意反省,也願意修正與退讓。過來人,我如是回首。

凌拂《甲乙丙丁:十七個寬容等待的教學故事》

遠流博識網介紹:《甲乙丙丁-十七個寬容等待的教學故事》
凌拂《甲乙丙丁:十七個寬容等待的教學故事》自序



還沒看
但一定好看!
因為他曾經的「寬容的等待」真的深深敲進我心!

--
2017/11/10 看完了

Ruby:
  我常常不記得故事,書看完了,故事我也忘了。但我記得的是,每個老師,都因孩子在身旁而富足,藉由生命與生命間的互動與回饋,在投注中找到彼此存在的意義。雖然有時要面對無預期的挑戰,有時需要等待成長的那刻,但雨過天晴之後,留下的都是深刻的情感。
  才剛看完「海闊天空」,正巧接上凌拂陳述當年的往事,看來教改在當年也是沸沸揚揚了,但無論目的與方法為何,只有真心與孩子相交,改變才有可能發生。同時也是近日才開始接觸永續議題,也接上凌拂的生態觀。讀此書,面面都感到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