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在教《勸學》的過程中看到這篇文章,對於古文的修訂方法有了新一層的認識,並了解修訂古文的思維,感謝作者。
全文請參閱
螾無爪牙之利
以下為原文摘錄:
一篇看起來越是精審、閱讀起來毫無滯礙的古文,其實可能經人為調整越是嚴重,其失真也越多。原始的古文嘛,恕我說一句不中聽的話,可說是錯字連篇,難以卒讀。從以上我分析的情況可知,這些多餘的修訂是有意義的,為的就是使之容易了解與閱讀,降低古文的難度。然而、保持原始古文是有必要的,或許以宏觀的角度來看待,個別字句的不同不會影響整體明確的主旨;當文本分析深入到以字以句作為單位的析論,這些微妙的差異就會明顯呈現出來。如果做一個比喻的話,修訂的古文就像仿畫,方便教育與流通,然而對於藝術的愛好者與專家而言,非得到美術館觀賞原畫或者收藏,方能感覺厭心適意。而古文也像是米開朗基羅的壁畫,要怎麼修補、修補也是一個以還原為目的的新穎破壞的過程。不止一次有專家對米開朗基羅基羅壁畫的修補感到不滿,認為破壞了原意;古文亦同,古文的殘破是事實,修補古文是一個還原同時破壞的過程,無論做到什麼樣的程度都會有人不滿。